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治理 >
绵阳桑枣:以创新模式 筑基层治理服务大体系
www.az.mianyangpeace.gov.cn 】 【 2024-01-02 16:26:59 】 【 来源:安州长安网

1703846133227542.png

  自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发布以来,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一直备受各级政府重视。在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桑枣镇,以治理为根、服务为本而构建的“直面社会治理各种问题、筑牢社会治理服务网格”的工作模式,也在一次次的实践中,见证着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不断提升和基层社会治理服务效果的不断显现!

  

  做实服务 一次远道而来的探望

  

  十二月的成都,冬日的阳光让一切都显得温暖惬意。

  

  高新区新北社区曾女士的家中,其乐融融的景象让冬日的暖意更盛。七十八岁的曾母黄婆婆对着三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显得异常高兴,连说话声都激动得大了起来,“这么远还想着来看我这个老太婆!真是万万没想到!”

  

  “之前就答应了要来看你,正好这几天有空就和同事一起来了。”寒暄过后,三位客人便和黄婆婆唠起了家常,不时引发阵阵欢笑。

  

  这三位令黄婆婆“万万没想到”的客人是桑枣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城乡基层治理办公室主任周先兵、副主任夏时勇和司法所所长黄河。这天一大早,他们就从桑枣镇出发,驱车前往一百多公里以外的成都来看望黄婆婆。

  

  据了解,黄婆婆自多年前老伴去世后,便回到了老家桑枣镇乡下独自生活。有一次黄婆婆和邻居产生矛盾,便去镇政府找工作人员,一来二去便熟悉起来,也让黄婆婆养成了“有事找政府”的习惯:

  

  和邻居有矛盾了,“找政府”;钥匙找不到了要换锁,“找政府”;手机丢了要打电话给儿女,“找政府”;无聊了没人说话,“找政府”……全都是老年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但每次都得到了工作人员的积极回应和耐心帮助。

  

  今年以来,黄婆婆的“健忘症”愈发严重,5个月前便被儿女接去了成都生活。“黄妈,你走的这几个月看不到你,我们还真有点不习惯!”听到被人惦记着,黄婆婆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这并非亲人间的会面,却与亲人会面一样温馨无比。

  

  多元共治 被激活的自治力量

  

  事实上,在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桑枣镇城乡基层治理的进程中,探望黄婆婆这样的画面,只是其中一个司空见惯的服务场景。

  

  据了解,2021年,我国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力争用15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展现中国特色基层治理制度优势。此后,全国各地开始了基层治理提升的探索和实践。

  

  位处四川省绵阳市西北龙门山脉南麓的桑枣镇,辖区面积15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4.3万人。人口密度小、农村人口占比高,几乎所有的乡镇基层治理现实难题都能在这里找到,要想实现基层治理能力和效果的提升,显然需要更加科学的制度设计和更为缜密的工作方式。

  

  经过不断地探讨与走访,桑枣镇开始大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人民主体、坚持“三治融合”、坚持“四防并举”以及坚持共建共享深入贯彻到基层治理能效提升的实践中来,一步一步解决基层治理中的各项问题。

  

  针对缺乏社会组织,民众得不到引领的乡镇治理难题。桑枣镇采用了前移治理端口的做法,即以镇党委政府、16个村(社区)、193个村(居)民小组组成“枣园大管家”成员,组建起镇村组“1+16+N”的治理体系,以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分层设立17个基层治理服务(站)点。

  

  如今的桑枣镇,不仅建立起完整的镇域基层治理资源库,更打造出参与基层治理的各式队伍。

  

  以老党员、乡贤、两代表一委员等自治力量为主的“长老议事会”,在积极引领村民参与各项治理的服务中,通过民主协商讨论产业规划、环境保护等治理事项,累计收集温泉康养主题特色文旅产业、文旅交通环线等27项具体规划建议。

  

  以党员干部、志愿者为参与主体的“敲门行动”持续性地被展开,通过上门“家访”面对面宣教的方式,志愿者们广泛宣传基层治理各项内容的同时,也将服务送入千家万户。

  

  以大妈们为主体的“枣园嬢嬢”基层治理品牌,吸纳了30余支村组两级党员“红色突击队”和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道路清洁、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成为参与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此外,依托文化站、抗震救灾陈列室、绵安中心县委遗址等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诚信体系建设等常态化德治活动,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志愿服务中来,形成德治合力。全面实现治理精细化的同时,指引辖区民众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

  

  倾情调解 用心构筑起的幸福枣园

  

  如果说民众缺乏指引是乡镇治理的第一大难题,那第二大难题显然是资源不均衡引发的各种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桑枣镇采用了做实服务网、筑牢“防护墙”的方式。即对标“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全面整合人地物网资源要素,不断延伸基层治理的服务广度与深度。

  

  针对乡村常见的各类矛盾纠纷,桑枣镇建立起“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的联动处置机制。据介绍,该机制以政法委员为牵引,依托镇矛盾调解中心,镇村二级全部建立规范化调处室、心理疏导室以及群众接待窗口。遇到群众纠纷,组干部立刻化身信息员、调解员,第一时间处理各类纠纷,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的效率和质量。

  

  据介绍,除了村组干部,桑枣镇还全面撬动党员、乡贤、平安志愿者等自治力量,建立协商议事会、流动调解室,通过唠家常的方式,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如今该镇已成立行业调解委员会1个、家事调解室16家、“乡贤+银发”个人调解室2个,每年都要化解劳动争议、旅游服务、婚姻家庭、土地承包、邻里矛盾等纠纷数十起,帮助了众多类似黄婆婆这样的群众。

  

  信息化技术也被充分应用到治理中来。据介绍,目前镇政府搭建的智联平台——“枣点办·镇域网络综合治理调度平台”,可以通过实时监控、信息收集、数据分析、事件流转、研判预警等各种功能,高效协助处理镇容镇貌、违法建设等治理难题。

  

  如今的桑枣镇,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解决“想诉”的问题和享受“想要”的服务。而这种一站式的“枣园枫桥”调解模式,不仅将各类风险牢牢吸附在镇域,也令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和信访量持续减少,据统计,该镇矛盾纠纷处置量每年同比下降约7.8%—9.6%,重大公共安全、个人极端等事件持续“零发生”,“平安枣园”名副其实的同时,也让该镇基层治理的能效有了大幅提升!(李应强)


编辑:李旭
安州长安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