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道路交通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面临新契机、新形势、新挑战,如何在复杂条件下寻求农村交管新发展呢?请看绵阳市安州区充分运用科技手段、信息网络在农村交管科技信息化方面的实践和思考。
绵阳安州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地势地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2084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82%;实有机动车13余万辆、驾驶人14万人,近五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10.4%。近年来,全区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发展势头强劲,呈现出交通要素猛增、出行方式多样等新特点。农村地区作为全省道路交通安全的重中之重,交通事故已成为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首位因素。农村地区交通事故发生率已占总数的66.8%。为有效遏制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安州区立足科技信息化应用,大力创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信息化管理机制,推动“两站两员”实体化运行,不断完善责任体系,全面实施农村“基础主防、科技主导、闭环主控”工作机制,推动由传统向智慧,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全面提升农村交管工作质效。
通过信息化的推广应用,近三年全市农村道路事故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
全视角掌控,实现“可视化”高效督导
一是劝导“可见”。推动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手册》,在全区146个行政村建设农村交通安全劝导站,配备215专职劝导员,配齐劝导工作设施设备。所有劝导站(点)增设监控探头,研发创建劝导站“可视化”信息监管平台,实现对劝导工作过程的实时把控。二是绩效“可考”。落实专人值守平台,所有劝导站(点)的劝导员上岗时间、工作情况全部实时检查、肉眼可看,制定《农村交通安全劝导员考核制度》,将每日上岗履职情况纳入每月工资绩效考核,针对重点时段、重点路段、重点车辆的劝导工作开展视频巡查,立竿见影地整治在岗时间不够、劝导履职不足等问题。三是整改“可行”。道安办通过“可视化”平台视频AI分析,精准识别农村道路二三轮车不戴头盔、违法载人、违法超员等信息,实现精准劝导,每月与公安交管内网统计严重违法人员名单数据、车驾管待审验、换证人员数据进行汇总,及时推送至相应村组劝导员,落实违法整改上万起,进一步提升劝导的精准性、服务性、实效性。
全线上治理,实现“规范化”整改隐患
一是在线派发,规范任务清单。创新开发“农村道路信息化治理”微信小程序,运用程序后台每月将全区5000余条工作任务以清单形式下发至“两站两员”的手机微信小程序账号,道安办提前统一任务完成标准、时限和类别,同时将劝导员开展的日常劝导、宣传教育、隐患排查、源头监管、违法整改等工作开展过程形成统一台账格式,自动生成任务完成表格,交管员、劝导员在后台随时可查看打印,彻底解决了农村“两站两员”基层基础薄弱、各乡镇交管办工作质效参差不齐等难点。二是在线排查,规范整改责任。平台具备隐患信息化排查功能,各乡镇交管办将辖区排查出的道路隐患上报乡镇领导审批,注明排查人、整改单位、整改措施等信息通过微信小程序上传至信息平台,再由交通运输机构聘请的第三方专业公司在线上查收、线下甄别,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整改单位、整改时限、经纬度等信息在平台上标注,由道安办下发至具体整改单位,实时监测各隐患点位整改工作进度,“云端”模式已推动全区213处隐患得到及时治理。三是在线落实,规范过程管理。小程序还具备适时召开视频会议连线、文件下发、业务培训等功能,尤其是对暂无法整改的安全隐患,落实“三必须”要求,通过线上平台必须明确整改要求,属地政府必须在隐患点7日内设置临时安全防护措施并在平台报备,隐患排查的底数、责任、进度必须在平台实时更新。
全要素闭环,实现“信息化”闭合管理
一是货运源头“联网管”。对农村地区货运源头企业,实施装载管理信息化改造,搭建“综合治超”信息化监管平台,将全区46家重点货运源头企业接入平台实施联网监管,全区超限超载违法行为下降31.05%,未发生一起超载货车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有效降低农村地区货运车辆违法风险。二是货运企业“属地管”。印发《货运源头企业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建立货运源头企业监管考核机制,充分发挥乡镇的“属地监督”作用,由乡镇交管办督促企业自筹资金安装计重设备、监控设备等硬件设施,并实施信息化改造,确保达到联网监管硬件条件。三是货运车辆“平台管”。配置10个乡镇账号权限,由属地交管办对本地联网货运源头企业每日进行精准监管,每周针对源头企业开展“线下”监管巡查,督促企业全面使用“综合治超”信息化平台,启用电子运单功能,将出厂货车驾驶员人员信息、装载吨数、行驶线路上传平台系统,实时生成电子运单,严防货车超限超载出场站,全面实现农村地区货运源头、企业、车辆的3个要素的全“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