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以来,绵阳市勇担全国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简称12345热线)建立合作机制试点工作的使命,建成数字化信息共享渠道,探索“大数据”赋能监督新路径,打造“行政执法监督+12345热线”合作市域模板。
今年以来,绵阳市司法局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合作机制落地见效。
行政执法协调监督+12345热线
双向联动提质效
深化“数字赋能”,创新智慧执法监督。根据合作机制要求,开发“行政执法诉求类别及执法领域统计”功能,汇集高频行政执法诉求事项信息到“一张表”,关注群众对行政执法诉求事项的“满意度”数据,按月度对办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全市行政执法重点问题精准“画像”。通过构建数据分析模型、设置检索功能等方式,监测、定位、查改群众反映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制定重点领域专项执法监督检查计划。试点以来,市县两级执法监督机构核查重点线索300余条,制发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意见书等文书20余份;约谈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1次,吊销行政执法证件1个,对行政执法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形成有效震慑。
加快“能力提档”,持续优化执法水平。印发《绵阳市开展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合作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绵阳市12345涉行政执法类诉求办理协作工作指引》,在避免直接介入12345热线工作流程的基础上,梳理完成合作试点“全流程图”,实现“热线平台受理—执法部门处置—及时有效监督—执法部门整改—企业群众满意”工作闭环。加强行政执法资格管理,今年以来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开展通用法律知识考试9700余人,清理不符合行政执法资格证件2000余个,审核行政执法证件信息429条,发放937个行政执法证件,全市9745名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有效提升了行政执法队伍整体素质。着力整治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全市行政执法质量明显提升,截至十月底,全市行政复议纠错率相较2023年下降3.24%。同时,群众对行政执法的投诉量呈现快速下降趋势,月均降幅达13.79%。
围绕“精准赋权”,切实厘清执法职责。对市长热线服务中心反馈的执法职责边界不清、管辖争议等问题,会同机构编制部门、行政执法部门研究解决交通运输、生态环境领域跨区域执法等重点难点问题。同时,做好信息反馈和运用,对工作中发现的“规划审批部门和执法监管部门工作脱节”“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意愿低、能力弱”等问题,结合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和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逐一统筹研究解决,全市共撤销执法队伍26支,保留60支,精简队伍数量30.2%。市县两级20余支事业单位执法队伍行政执法职能回归机关、300余名执法人员顺利转隶安置,执法主体责任有力压实。探索制定《片区中心司法所协同运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办法(试行)》,为基层一线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提供了全面详细的工作指引和操作指南。试点以来,累计召集专题会商20余次,聚焦厘清职责权限、解决行政执法争议,为编制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清单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下一步,绵阳市将进一步拓展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热线合作空间,着力解决关系市场主体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反映强烈的行政执法难点热点问题,提高市场主体和群众满意度,切实规范行政执法机关执法行为,提升全市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以良好执法环境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